PPP迎落地高峰期:规模达3.8万亿元 2017年要搞大动作?

 

 

截至目前,国家发改委已推介了三批PPP项目,总规模达6.37万亿元。有关专家表示,在今年10月份政策轮番出台的背景下,无论是项目总量还是签约项目均持续增长。截至10月末,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项目10685个,总投资额为12.73万亿元。中国式PPP迎来了跨越式发展。从数据可以看出,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PP市场。预计2017年PPP项目落地规模或达3.8万亿元,将迎来落地高峰期。

 

据证券日报27日消息,伴随两部委PPP库不断扩容,推介力度加大,项目落地率、签约率稳步上升。根据财政部公布的第三季度PPP季报,截至2016年9月末,财政部2014年第一批PPP示范项目26个,2015年第二批示范项目206个,共232个,总投资额7866.3亿元。2016年第三批示范项目516个,投资额为1.17亿元。

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总监徐光瑞表示,从整体上看,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会大幅回落,预计全年在8%左右。徐光瑞表示,从结构上看,考虑到明年国家要深入推进“三去一降一补”取得实质性进展,同时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并防止出现大起大落,因此预计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在5%左右,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在4.5%左右的水平。同时,基建将继续成为稳定投资乃至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,结合今年相继发布的文件来看,2017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在20%左右的水平,整体规模预计在16万亿元左右。

 

中信证券认为,2017年PPP料加速落地。地产调控和产能过剩背景下,2017年稳增长仍看基建。预计PPP市场将加速扩容,投资规模预计在4-5万亿,同比增长50%-80%左右。与2016不同,2017年金融资本对PPP的参与度将显著提升,这将对整个PPP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,运营能力成为PPP参与者越来越重要的竞争优势。鉴于传统领域PPP项目储备充足,且是稳增长的中坚力量,看好建筑和环保等传统领域PPP的持续性投资机会。同时,在补短板和政策的驱动下,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社会领域PPP同样值得关注。 

 

PPP在我国已推进三年,2017年要搞大动作?

主标:PPP担纲明年投资主力 

财政政策从“补项目”转向“补运营”

 

PPP配套政策明年将密集出台

业内预计明年落地规模有望达两万亿元

作为财政支出创新的重要形式,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仍将担纲明年投资主力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日前从业内获悉,2017年PPP或掀起2万亿元落地热潮,税收优惠、操作细则等相关政策将密集出台,鼓励与规范并举的政策框架将进一步完善。其中,财政政策重点将从“补项目”转向“补运营”。

 

从2013年底开始推广至今,PPP在我国推进已有三年,三年来几乎每年都保持着翻番的快速发展态势。尤其是在2016年,随着这一模式逐渐被接受,在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、地方债管理日趋规范的背景下,地方政府推动PPP的热情高涨,今年项目数量和金额也均再创新高。财政部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10月底,PPP项目数量已经超过1万个,投资额超12.7万亿元。

 

展望2017年,业内认为,PPP仍将作为投资主力保持快速增长。一方面,明年经济稳增长仍需投资发力,另一方面,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,财政扩张空间有限,基建投资将更多寄望于PPP等创新融资工具。

 

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今年全年PPP落地规模大约在1.2万亿元到1.5万亿元,可以预计明年PPP仍将保持较快增长,落地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。“一般而言,只要项目正式签约,不论是融资还是垫资方式,都可以视作落地。因为合同已经形成约束机制和时间表。”

 

不过,他同时也指出,预计增速可能有所放缓,不会再像近三年来这样突飞猛进。一是因为前两年发改委和财政部推出了很多十几亿的大项目,明年主要是将这些大项目一步一步推进落实,新项目推出速度会有所下降。另外,伴随PPP的发展,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,可以说,明年推进的过程,同时也会是问题暴露和解决的过程。

 

比如,金永祥指出,按照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,地方财政用于PPP的资金不能超过可支配财力的10%,今年已经有些地方接近或者达到这一上限,明年预计会有更多地方达到上限。此外,还有大量的项目,国有企业等社会资本方主体已经和地方政府签约,但是还没有和银行签约,明年这些项目要继续推进面临完成融资的挑战。这些问题不解决,都会制约PPP的推进。

 

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、副部长史耀斌日前在全国财政系统PPP工作推进会上也坦言,一些地方的思维仍然停留在融资搞建设上,打着PPP的旗号采取政府承担兜底责任的形式,政府回购、明股实债、固定回报等变相融资问题较为突出。部分项目缺乏运营和绩效考核,实质上是拉长版的BT(建设-转让)项目。这些做法既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,影响PPP模式的规范推广,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。

 

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PPP作为财政支出方式创新的重要形式,能够克服传统财政投入的缺点,利用政府和社会合作的机制去实现公共目标,未来这种形式可能还要继续深化。在他看来,政府如何采取各种措施推动PPP的健康平稳发展会是未来的重要内容。从“补项目”到“补运营”的转变,是一系列保障措施之一,社会资本关注的是从PPP项目中获得持续、稳定的收益,以及在PPP运营中顺利退出。政府要采取措施消除社会资本的顾虑,保障合理的成本补偿。

 

蒋震表示,政策层面还是要尽可能按照收益分享、风险共担相匹配的原则推动优化PPP的实施,对于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问题,要进一步细化,要有可操作的细则。

 

业内人士也指出,PPP项目的顺利实施,与配套政策是否健全密切相关。现行投融资、税收、财政补贴机制与PPP运作没有形成配套合力,地方政府在理解和认识上存在偏差而缩手缩脚,社会资本方因此也疑虑重重、参与度不高,PPP合作谈判多而结果少。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制度建设,进一步细化部门分工,完善财税、金融、土地、融资、社会资本分工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体系。

 

在金永祥看来,政府推出了大量项目,金融机构积累了资金存款,如何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以适应PPP的需要,这很关键。他指出,事实上,有些问题已经不是取决于政策和立法层面,而是要通过改革的方法去解决。

 

“PPP改革不亚于经济体制改革,它涉及经济体制、投融资、财政、行政体制改革,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改革,尽管项目在全国火热推动,但我们必须认识到,PPP确实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。”一位地方财政系统人士也告诉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,随着进一步的规范,以及项目的持续深入推进,PPP将迎来更加严峻的考验。

 

 

发表时间:2016-12-30   
金汇鼎圣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转发到: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
查看更多文章